01 / 瑪哈泰寺 Wat Mahathat


瑪哈泰寺是大城最有人氣的寺廟,也是大城府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之一,興建於西元 1374 年的素可泰王朝時期,共建有 198 座佛塔,多為高棉與錫蘭風,是當時的行政與信仰中心,後來又成為大城王朝的皇家寺廟,重要性可見一般。

1767 年緬甸軍隊入侵,大城府被放火焚燒、劫掠一空,瑪哈泰寺同樣在劫難逃,佛塔、佛像幾乎損毀,當時緬甸為顯示軍威,將所有佛像的頭部悉數砍掉,其中一顆滾到無花果樹的樹根底部,在冉冉歲月中逐漸被樹根包覆,成為「樹中佛首」的奇特景象,是遊客來到大城寺廟必訪的景點。

對泰國人來說,「樹中佛首」非常神聖,泰國政府在此舉行過多次皇家儀式,若打算與其合照,務必蹲下或跪下低於佛首高度,以示尊重。



02/帕席桑碧寺 Wat Phra Si Sanphet


帕席桑碧寺曾是大城王朝第一座皇宮所在地,為 1350 年烏通王下令建造, 1448 年新國王決定將皇宮遷至更北方,原本的皇宮則改建皇家寺院,用以舉行皇室內部的儀式,並放置國王的骨灰,「帕席桑碧寺」就此誕生,現在曼谷大皇宮的玉佛寺便是依照帕席桑碧寺為藍圖建造,是大城非常重要的寺廟。

帕席桑碧寺內曾經安置著一座 16 公尺高、覆蓋 143 公斤黃金的佛像,這尊佛像當初花了三年才建成, 18 世紀大城陷落時,緬甸人一把火燒了佛像,將黃金融化帶走,當然也摧毀了寺廟,成了如今廢墟模樣。

帕席桑碧寺一直以來都被被視為大城府的象徵,三座倖存的鐘形寶塔向遊客訴說著大城王朝昔日的輝煌鼎盛,滄海桑田,令人不勝唏噓。




03/崖差蒙空寺 Wat Yai Chai Mongkhon


崖差蒙空寺也是大城的人氣寺廟,也是 1357 年阿瑜陀耶王朝的烏通王下令建造的,最大特色為帶有印度元素的錫蘭式八角塔,大圓底與尖頂辨識度相當高,許多佛像依然完整,是大城保存最完好與古老的寺廟,曾為電影《泰囧》的取景地,真心覺得這裡非常好拍。




04/柴瓦塔那蘭寺 Wat Chaiwatthanaram


坐落在湄南河畔「柴瓦塔那蘭寺」是西元 1630 年下令巴薩通國王(Prasat Thong)為紀念母親而下令建造,因此也被叫做貴妃寺,有許多高棉風格寶塔,得到「泰國小吳哥窟」的美譽,是大城保存最完整的遺址之一。

柴瓦塔那蘭寺本來就是大城非常受到歡迎的寺廟,拍攝泰劇《天生一對》後更加聲名大噪,許多人會特地來這邊換泰服拍照,我從快日落待到夕陽、藍調,最後才依依不捨的離開,在餘暉映照下的寺廟真的美慘了!


05/普考同寺 Wat Phu Khao Thong


普考同寺的歷史可追溯至 1387 年由 Ramesuan 國王下令建造,Wat Phu Khao Thong 在泰文中意為「金山寺」,因此有時英文也會直接翻譯為 Gold mount。

寺廟中最顯眼的白色大佛塔 Chedi Phukhao Thong 高達 80 多公尺,在藍天下更有莊嚴感,爬上佛塔大城平原與稻田的景色一覽無遺,獨特風格很適合在審美疲勞時來換換口味,只有三顆星主要是因為距離較遠市中心較遠,要特別前來,但是漂亮程度完全沒話說,且是遊客不多很好拍。



06/涅槃寺/羅卡雅蘇塔寺 Wat Lokaya Sutha


涅槃寺位於古皇宮區域,長 42 公尺、高 8 公尺的露天白色臥佛名為「Phra Buddha Sai Yat」,佛祖面部表情祥和,頭枕蓮花座,腳趾長度相等,是大城府最大臥佛,在泰國人心中備受尊崇,周邊還圍繞了許多廢墟古蹟。

臥佛建造年代沒有確切記載,但確信是大城王朝時期,歷史絕對悠久,特殊節日時民眾會為祂披上黃色袈裟,平日也有不少信徒會特意前來參拜。



07/邦芭茵夏宮 Bang Pa-In Royal Palace


「邦芭茵夏宮」又有泰國最美行宮之稱,是泰國皇室的夏季避暑行宮,融合暹羅、維多利亞風、哥德式、中國風等多種元素的建築群,大多為拉瑪五世(朱拉隆功大帝)於 1872 年至 1889 年間所建造,中西合璧相當獨特,適合當曼谷與大城寺廟群中間的暫留景點。